主题: 关于三原小吃的美文一篇

  • 心之沙漏
楼主回复
  • 阅读:234614
  • 回复:3
  • 发表于:2013/9/23 15:49:13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三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戊子仲秋,有朋友自北京来,窍谓心仪咸阳美味特产。于是,相聚饮食一条街,落座三原小宴。席间,觚筹交错,推杯换盏,大快朵颐,饕餮汗颜。鲸吞豪饮,恰似慷慨燕赵侠士;浅斟低唱,不失倜傥风流前贤。饭店经理吴爱云如数家珍,妙语珠连。话不一席,珍馐列盘。纵横古今,溯流探源。予闻之,品焉;观之,悟焉。乘兴秉笔,遂赋三原小吃宴。
     
       食不厌精,精致才能出美味;脍不厌细,细腻方可制经典。陕西羊肉泡可谓之咥,但见得风卷残云,狼吞虎咽;三原小吃宴只能日品,暴殄天物,神人共嫌!
      
       三原农耕文明自古发达。境内原隰相望,沃野相连。关中膏腴之地,稼穑皆为|“衣食京师”之贡品;“衢通九边”之利,坐拥古今风云际会这焦点,早在唐代,三原小吃就兼收博采各地民族之精华,悉心挖掘、继承历代宫廷小吃之秘方名点。经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古色古香而著称,尤以宫廷佳品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来源泡泡油糕,源出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当时名为“见风消”,文人士子无不垂涎!糕面薄如蝉翼、白如霜雪。犹如繁花盛开,似乎见风即散。入口即化,松软润绵。荣获国家商业部优质食品“金鼎奖”,跻身“中华小吃”之金榜册,头名状元美名传!“金线油塔”更中出身名门,令人艳羡:唐穆宗时,只有宰相段文昌家的大厨擅长制作这道名点。由于工艺复杂,火候难判,40多年里数百名徒弟中只有一人其真传,当时的三品官张衡“闻香下马”,因在马背上就食“油塌”而被御史弹劾,一顶乌纱就此罢免,你说这油塔楼相叠。油而不腻,酥润香甜,清爽可口,百吃不厌,达官贵人,巨富商贾,也须“占号”预约,方可得遂心愿。
      
       疙瘩面创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民间大师“帽盖李”独辟蹊径,别开生面,经他炮制的面条,柔韧如龙须,条细赛麻线。盛到碗里,丝丝缕缕簇拥成团。宛如花蕾含待放,酷肖玉龙屈绕盘,因形而取名“疙瘩面”。加之臊子鲜嫩,汤汁醇香,食之生津止渴,开胃养颜。
      
       窝窝面的问世纯属偶然。清道光年间,恒盛饭馆大师傅田丰科奇想突现:鸡蛋和面,切成方丁,筷头顶住面丁穿过拳心,形状便如窝头一般,配以磨菇、肉丝,木耳,烩煮成面。岂料风味异常,倍受食客喜欢。如今的窝窝面选料更为考究,工艺尤其精湛。亲朋联聚会,各盛一碗,热气袅袅,香味弥漫。品之、啖之,齿颊留香,通体舒泰,绝胜西式大餐。
      
       其它如核桃酥,笼笼肉,珍珠饺子等,无不特色鲜明,诱人谗涎。
      
       盛世无饥谨,何日不欢宴?民间谑语笑谈:革命就是请客吃饭,治国与烹小菜紧密相连。消费推动大变革,自古民以食为天,嘴巴开合,笑谈红俯仰;吞吐之间,实现GDP翻番。小吃里蕴涵唐宋元明清,积淀丰厚;味道里包容酸甜苦辣咸,浮沉隐显。更能悟出以屈求伸,持续发展。面不计长短粗细,汤不论盆瓢锅碗,只有和谐共存,色香味形方能体现。三原小吃,绿色天然。深呼吸,可以闻出麦香吐秀,阳光温暖。细品尝,可以聆听牛哞春野,鸟鸣杜鹃,如今的三原小吃,与时俱进,诚信为先。追求雅俗共赏,质优价廉。来的都是客,小吃随便点。欢迎大款光临,更须公款结缘。公仆百姓,丰检自便。经济实惠,舒心合算。谓予存疑,不妨赴宴。携友人三五,品茗舒谈。有洒盈樽,有弦悦耳,有红粉知已曼妙嫣然,更有三原小吃尽兴助餐。何来俗虑九重,烦恼三千?明嘉靖年间左都御史温纯归故里,至今仍在盛赞家乡三原小吃宴:“岂止适口腹,且足清肺肝。忻然一餐后,府仰天地宽。”有案可籍,《默庵诗抄》为鉴。

  
  • 晨曦~花仙
  • 发表于:2013/12/17 21:04:39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果然美文,有才啊,欣赏!
(0)
(0)
  
  • 重庆诸葛烤鱼精品川菜
  • 发表于:2013/12/18 12:20:56
  • 来自:陕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原诸葛烤鱼也不错!
(0)
(0)
  
  • 1991hrsh
  • 发表于:2015/1/14 12:15:41
  • 来自:广西南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才啊,欣赏!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