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于右任与书法

  • 泼墨石泉斋
楼主回复
  • 阅读:18361
  • 回复:0
  • 发表于:2014/3/14 23:11:12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三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标签: 

杂谈

 



中国书法史上于右任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他不仅具有历代书法大家所必备的共性,同时拥有前代大家所不具有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他之所以能成为清以来碑学上的一座高峰,与他的这种革命性有直接关系,这种关系又是那么密切和一致。

现在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他在书法上成功的主要因素,这或许对当今追逐名利,只顾玩弄形式技巧的人们带来一点警示。对我们后辈真正学习书法、研究书法带来一些思考。

少年显露才华的于右任在毛班香私塾读书九载,以优异的成绩在十四岁时随比他大龄的学子参加三原学古书院的“考课”,就得二钱银子的奖金。

“十七岁那年,赵芝珊(维熙)任陕西学政,适逢岁考,于右任考了第一名,名列三原县榜首,成了秀才”。(《于右任传》第23页),后来又到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住读。1898年,20岁时,叶尔恺出任陕西学政,观风全省,出题几十道,于右任仓促应答,写成十几篇,勉强呈上,不料得到学台大人激赏。认为他的诗文策论,见识襟度,卓尔不凡,非常激赏,欣然批道:“入关以来,未见第二人”,并大书“西北奇才”,推崇备至。于右任从此声名渐起,名重西北。后来他又拜在当时陕西提倡新学最有影响的朱佛光和毛俊臣门下。可谓受益良深。为获取更多的知识,还拜访号称“南康(有名)北刘”的关中刘古愚先生。这时他阅历渐广,眼界也为之扩大,书读的广博,诗、赋、经、解都能自然流畅。在当时风扉一时,惊动朝廷的《半哭半笑楼诗草》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如“杂感”其一,柳下爱祖国,仲连耻帝秦。子房抱国难,推秦气天伦。报仇侠儿志,报国烈士身。寰宇独立史,读之泪盈巾。逝者如斯夫,哀此亡国民。其二,信天行者妄,避天行者非。地球战场耳,物竞微乎微。嗟嗟老祖国,孤军入重围。谁做祈战死,卫开血露飞。由此可窥见于右任后来被海内外誉为“诗仙草圣”之一斑。

一直到中年、晚年,写了大量慷慨激昂的诗篇。1929年上海有声书社出版的《于右任诗存》,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于右任诗词集》,不管诗、词、歌、赋文才飞扬,才情并茂,置之唐诗宋词毫不逊色。再看1945年“梦中有作”《黄钟人月圆》:山河表裹风云会,曾记我来思买牛学稼,呼鹰结客,驻马寻碑,酸甜戏耳!苏辛为友,李杜为诗。八年血战,不为名将,泪洒关西。

1949年闻日军投降喜激而作调寄“中吕”《祝抗战胜利》十首与十年前所作的同调《靖国军战役》十首,合并的《醉高歌二十章》堪称不朽名作。现摘其中几章:前十章之五:“几章民残诗,几页人豪战史;名儒名将兼名士,时代光明创始。”

前十章之十:“自由之战经年,革命成功尚远,太平乐府人间启遍,呼唤中华运转。”后十章之二:“金刚山上云埋,鸭绿江心浪摆;芦沟月暗长城坏,胡马嘶风数载。”后十章之十:“自由成长如何,大战方收战果;中华民族争相贺,王道干城是我!”“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读之令人振奋。晚年所作《国殇》更是有口皆碑,道出多少海峡两岸华夏游子的共同心声,凄泣哀婉。他的呼唤,他的呻吟,多少异乡儿女无不为之动容。这些诗这些词足可与庾鲍并肩与苏黄媲美!

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家无不是具备这样的文化素养,晋之王逸少,唐之颜鲁公,宋之苏轼、黄庭坚,元之赵子昂,明清董玄宰、王铎、郑板桥、康南海等皆是诗文具佳的大匠,于右任同样是,而且非常杰出。

当我们纵览中国书法史,考察每位书法大家的人生履历,基本都是处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各个阶段。大都忠君爱民,身居要职。

有极高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而于右任却处于一个中国整个社会性质即将发生大变革的时期。一个旧的封建秩序即将打破,新的民主革命即将来临的时期。置身这个特殊的时代,一腔热血的于右任义无返顾地象一大批仁人志士一样加入了这场革命洪流之中,而且成为非常杰出的具有远大政治报复以拯救整个中华民族,以反帝反封建为己任的民主革命先驱。

早在清朝末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民主革命,为推翻帝制、达到军阀而浴血奋战,奔走呼吁于神州大地。

于右任早年因倡言革命,逼迫亡命上海,也从此投身革命洪流之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委托,致力西北地区的革命,1918年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苦战四年,功绩显著。1926年与冯玉祥组成的国民革命联军,五原誓师,解西安之围,有力地支持了北伐战争。

当我们在翻看他的革命活动踪迹的同时,发现他的书法艺术实践与他的革命性有着难以分隔的一致性趋向,如果把他的书法发展划为三个阶段,即表现为:楷书期为革命现实主义的雄强坚实。行书期为关爱民族、民主、民权思想的宏伟博大。草书期进入思想的大同世界的和谐与自然的完美阶段。

观看于右任早期遗存的书法作品。不难看出有着与他同时代的许多热爱书法的同道一样经历。基本以钟张、二王以至元以来赵孟俯等人的贴学为基础训练的阶段。本文只着重从他革命思想渐趋成熟时期的几幅作品做一探讨。

为什么于右任对北魏楷书情有独钟?这是因为他和孙中山先生一样从北魏楷书中领略到有霸悍之气的”尚武“精神。(钟明善《于右任书法艺术管窥》第58页)当然也与清以来包康等人对碑学的倡导有关。

我们先看他四十岁左右到五十岁左右的几幅较典型的作品。

《与守拙联》1921年(民国十年)先生43岁所书。此时期正是先生“尚武”的精神时段,北魏造像记楷书之笔法、字势、豪气是他的追求,方笔棱铮,神气外露。(钟明善《于右任书法艺术管窥》第139页)

再看《赠大将军邹君墓表》系于右任1924年书丹,文为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章太炎撰。邹容,民主革命家,著名的《革命家》作者,书写此文更能释放于右任的革命情怀,于右任以如椽之笔来表达对死难革命者的哀思,对反动势力的鞭挞。今有友人携来于右任书写此表的原件照片,字迹墨小但仍能看出此作北魏笔意的雄强之后,全文八百余字,字字沉着稳健,笔笔力注千钧!可谓“振笔大呼,以发其?怒不平之气的宏伟之作。

我们不妨将此表稍做剖析:笔法用笔上,藏、露、中、侧锋互使,引笔奋力,如斩钉截铁,以惊雷掣电;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此时先生手中之笔已不是毛笔了,“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直刺敌人心脏。时而果敢利落,时而坚实凝重的用笔,时时透射出他对未来革命的坚强意志,和对将军死难的沉痛心情。结体中宫紧收,该收不放,该放不收。然因字取势,纵横交错,龙蛇大小,络结胸中,优显跌宕起伏之气魄。统观全文之章法,如千军列阵,严整待发,凸现出先生对革命前途的豪情壮志。

同期所书的《张清和墓志铭》、《彭仲翔墓志铭》、《胡励生墓志铭》《茹欲可墓志》等均有此特色,而整体气势《赠大将军邹君墓表》优显突出。

分析以上这些作品,我们不单是欣赏其书法本体的笔法、运笔、构字、章法等形式美的表层现象,我们所要揭示的是他在师法北碑墓志、造像等书体时所进行的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对传统进行的扬弃。许多人对北碑是有些森冷、刻板的弊端,依样画瓢,兼收并蓄,不知取舍,更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于右任则不然,他能灵活运用,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开创新的局面。这就是他社会革命性品格在书法艺术上所表现的雄强气魄。

于右任致力于书法一生,遗留作品数以万计,很难发现他死守照搬古人原作的作品,但无一又不是来自于古人来自于传统,总是在不断地吐故纳新,求新求异。一个字“变”,这种变正与他人生理想民主革命的变,在艺术上正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整性表达。

由此,我们想到他早年对贴学特别元以来赵孟俯一路柔媚书风的扬弃,中年以来对北碑雄强书风的钟情,晚年(本文未曾涉及)对和谐自然的完美理想之追求。故,说问曰:“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行,如其德。

这就告诉我们书法是个人人生观的表达,绝非笔墨技巧的玩弄,或顾弄玄虚的欺世盗名。

于右任与前人所不同的就是在书法上实现了他人生理想的满足,而这种理想是革命的、为人民大众的。如他经常所书的张横渠的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开”。一样去努力的、去奉献的。

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革命精神才是导致他书法艺术成功的真正原因,也由此使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树起了又一座丰碑,登上了清代以来碑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