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婚恋心理解析

  • 落落
楼主回复
  • 阅读:8758
  • 回复:0
  • 发表于:2014/4/4 9:01:41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三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心理引言:对于文章出轨的热议,是由于他打破了观众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期待,婚姻不是童话,不论是作为我们普通人,还是大明星,都同样要走过从相看两不厌到左手摸右手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感情和绝对完美的婚姻存在。

观众的投射心理

文章的出轨是观众们对于婚姻的期待的破灭,公共人物塑造出来的一种完美形象,最终却没能持久下去,完成观众们希望的结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每个人对于婚姻的期待与渴望,不论经历多少世纪,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必须被满足的一种需求。观众们在发现他们对于偶像的完美构想,对于婚姻的美好期待被无情地打破之后,这种心灵的冲击是最大的。所以各种谩骂讨伐的声音不绝于耳,也是观众们在遭受打击,感觉失望时所做出的正常反应。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了太多令人失望的婚姻,甚至会亲身经历,在半年内闪婚、闪离,三五年下来,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却仍在各自寻找情人,十年以上的相守却因为第三者的插足一朝破裂,这种情形已经屡见不鲜了。一方面我们需要婚姻来满足我们内在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失败的例子又不断提醒我们,不该对婚姻寄予过高的希望。这种矛盾的心理导致我们只能将预期更多地投射在像文章这样的公众人物身上。怎能允许他轻易打破我们对于爱情的梦想?

然而,我想说的是,作为公众人物的文章和马伊俐,走下银幕,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是否也和我们一样,拥有婚姻触礁的权利和可能性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公众人物更易面临婚姻危机

作为演员,除了带给我们娱乐的享受之外,作为一对普通的夫妻,他们和我们一样,也会面临婚姻的危机,也可能会离婚,可是为什么他们的情感危机会遭到这样大的关注呢?从恋爱、分手到复合、结婚、生子,他们一直都承受着比常人更大的压力,关于他俩情感出现问题的传言一直不曾间断过,即便是在公众面前不停地秀恩爱,仍然无法破除不看好的疑虑和各种各样的坊间传闻,直到今天的文章出轨事件。撇去娱乐圈明星的身份不提,这也不过是一桩普通婚姻,一对普通夫妇常常会经历的考验。

婚姻不是童话,不论是作为我们普通人,还是大明星,都同样要走过从热恋到平淡,从激情到习惯,从相看两不厌到左手摸右手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感情和绝对完美的婚姻存在。

婚姻的倦怠期,为出轨埋下伏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相识、相知、到相守,通常只需两年左右的时间感情就会走到倦怠期。因为彼此过于熟悉,不得不接受对方的真实面目,以为的接纳和包容其实却是新鲜感的丧失,不再有期待和好奇,以及不断去了解和认识对方的动力,彻底回到了熟悉和习惯的状态,就像左手摸右手一样,再也不会有任何新鲜感了。

在婚后三到七年,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双方开始进入熟悉和倦怠期,产生了疲惫感,此时孩子成为了婚姻的第一个第三者。夫妻的生活重心和话题开始转移到孩子身上,慢慢忘记了当初相爱的情形。此时浪漫开始褪色,相互之间也没了取悦对方的动力。对于物质上的追求和寻求稳定感成为了生活的重点。

 举例来说,太太在生孩子之后的六个月,在此过程中累积了很多压力以及情感的需求,但是丈夫在忙着工作之余,很难满足妻子的需要。这就为婚姻埋伏下了隐患。同样,由于妻子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孩子身上,忽略了丈夫的情感需求,就会使对方感到失望,此时第三者介入的可能性变得很大。

因为不懂得处理婚姻所带来的压力,有人可能会喝酒、夜归,有人可能会找异性朋友聊天,很容易堕入“婚外情”的陷阱。在脱离了责任感的束缚之下,没有婚姻约束的第三者往往能满足丈夫在妻子那里未能满足的需要,从而使他的情感出现了转移。就像马伊俐和文章的情形一样,文章恰恰就是在马伊俐怀二胎的时候出轨。这虽然不是为文章辩解,但他这样做确实有着心理方面的原因,是有迹可循的。

很多男女在恋爱时都很容易互相包容对方的缺点,但是一旦进入婚姻,我们对配偶的容忍度就会降低。当妻子生气时,就会直接哭泣,大吼大叫,或是冷落老公,逃避式的“乌龟”和发泄式的“老虎”,以及冷战模式,都无法顺利地解决冲突,而是会使双方陷入失望、无奈甚至绝望的情绪里。

婚姻的三角理论

说了这么多,可能会使读者感觉更加迷惘,如此说来,是否好的婚姻已经从世界上绝迹,而婚姻则注定是爱情的坟墓呢?人们对于婚姻的内在需求难道就真的不能得到满足吗?

美国心理学家芬迪史迪堡说,一段婚姻能够持久,是需要一个三角形的平衡的,它是由激情(使人相爱)、友情(使人相知)和亲情(使人相守)三个部分组成。只要能维持这三角的营养均衡,就能够让婚姻持续下去。

为婚姻打造良好稳固的基础,也有三个必备条件来完成情感的联结。在幼年时父母应满足孩子的三种需要:一是可及性(你能否在我需要时随时被我找到?);二是回应性(当我已经把感受告诉你,你能否用安慰和关心的讯息来回应我);三是投入性(你会把所有的焦点和注意力都放在我身上吗?)当一对男女进入婚姻之后,他们仍有这三种需要。

举例来说,当老公下班回来觉得很疲惫的时候,不想说话,作为老婆的你是否能接纳老公和回应他的需求呢?或者老婆在对老公诉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老公是否会不耐烦地打断老婆,或是只讲些大道理呢?在对方需要你时,能够随时被他(她)找到,及时作出正确的回应,并且对其表示关注,是让对方感觉到伴侣贴心,懂得并且满足他(她)需求的关键所在。

当你看到别人打破了你的梦想时,期待落空的不满心理使你趋于指责他人,却不会设身处地地问问自己,如果把你放在同样的位置,你是否能做到自己对他人的要求呢?在当今的社会,有太多人的婚姻态度需要检讨,需要重新出发,秉持着一种成熟看待婚姻的态度,允许他人跌倒,接纳他人犯错。
  
""